在鹤壁市淇滨区大河涧乡,牛横岭村一直很出名——之前是因为“穷”,现在却因为“富”。
“这是俺村脱贫致富的‘金疙瘩’,不精心管护会中?”7月13日,记者走进牛横岭村仙果源特色果木种植基地时,村民侯爱芬正忙着为爬满藤架的葡萄疏果、套袋。
地处太行山东麓的牛横岭村三面环山、土地贫瘠,受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当地群众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生活困难,全村237户近一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任务艰巨。
“但凡有点门路的年轻人都出去了,只留下像俺这样干不动活的老人。”说起牛横岭村的过往,75岁的牛天保老人直摇头。
“贫困村”的帽子没摘掉,眼瞅着“空心村”的帽子又要戴上了,村“两委”班子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要带乡亲们找到脱贫致富的出路。
“我们祖祖辈辈是农民,想致富还得从土地里找门路。”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牛路平带领班子成员考察取经+头脑风暴了近两个月,产业“支点”逐渐明晰起来——发展特色果木种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群众“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
确定发展方向后,牛横岭村请来农业部门的专家实地勘察地形地况,并对土壤成分展开分析。在充分论证可行性的基础上,该村于2016年5月引入鹤壁市仙果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村民土地300余亩建设种植基地,栽植猕猴桃、葡萄、草莓等特色水果,发展休闲农业。
“老话说得没错,地得靠养才能获得好收成。”共青团鹤壁市委派驻牛横岭村第一书记田昕表示,为了确保特色果木种植项目能取得理想收益,他们在专家指导下不断调整施肥配比,花费大半年时间改良土壤、恢复地力,结果第一年试种猕猴桃就获得丰收,品相和口感远超预期。
“以前种粮食全靠天收,一亩地一年忙活到头还挣不够300元。种上这些高品质水果发展休闲采摘以来,一亩地一年能挣近1万元。两届村委接力扶贫,终于让咱牛横岭的贫瘠地长出‘金蛋蛋’了!”看着晶莹剔透的葡萄缀满藤架,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牛贵喜的脸上写满喜悦。
“把家里那2亩多地交给‘仙果源’后,我就来种植基地上班了,每亩地一年700元的租金,再加上每月1500元的工资,一年能收入近2万元。”能在家门口实现这样的收入,侯爱芬十分满意。
侯爱芬曾任村小学代课老师多年,她一手拉扯出两位大学生——老大牛瑞光今年毕业,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老二牛瑞杨读大二,假期回来每天都帮着母亲到基地干活。收入的稳定增长正加速改变着侯爱芬等贫困户的命运。
2017年以来,牛横岭村依托特色果木种植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15万元。为进一步发挥种植基地的带贫作用,该村投入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与45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签订入股协议。
“做梦都没想到,入了1000元股金能受这么大益处。”作为“小股东”,牛天保老人每年能从种植基地受益近4000元。“去年下半年,我们在农业专家指导下首次培育出草莓苗并试种成功,以后再也不用外购种子了;今年,我们计划扩大果树种植规模,并承包给贫困户自己打理,不光帮他们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长脱贫的志气,增强勤劳致富的信心。”牛贵喜告诉记者。
“牛支书给俺们开会说了,自己承包种植果树,一亩地一年能收入近1万元。虽然还啥都不会呢,但我们都愿意学,都想试一试!”和侯爱芬同在种植基地务工的村民张继妮笑着说。
不远处,山坡上茂密的植被中露出高大的白色屋顶,那是村集体新近投资修建的300平方米恒温冷库。从出了名的“穷”,到出了名的“富”,牛横岭人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着家乡的面貌。牛贵喜畅想着,待今年秋季丰收时,这座冷库能派上大用场,再不愁水果放不住了。
采访手记
“俺村牛着哩!”
蹲点牛横岭村采访的几天时间,谈及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老乡们总是不自觉蹦出这句话。300余亩水果丰收在即,每一位辛勤付出的牛横岭人内心都充满喜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脱贫致富,重在夯实根基、找对出路。同其他贫困村一样,牛横岭村也面临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失、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等问题。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当地两届村委班子因地制宜探索并不断调整扶贫路径,确保扶助有效、脱贫持久,激发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之路。
乡村名片
牛横岭村位于鹤壁市淇滨区大河涧乡西南部,总面积5880亩,其中山林面积4800亩、退耕还林474亩、耕地面积仅606亩。近年来,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果木种植,努力探索“三季有花看、四季有果吃”的发展之路,打造了“冬春草莓夏葡萄,秋天来摘猕猴桃”的特色品牌吸引八方游客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