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二季度业绩出现显著改善

导读 《投资快报》记者根据同花顺(141 83 +0 00%,诊股)iFind统计,截至8月10日,已有东方生物(214 00 -4 37%,诊股)、方邦股份(107 03 -1 64%,

《投资快报》记者根据同花顺(141.83 +0.00%,诊股)iFind统计,截至8月10日,已有东方生物(214.00 -4.37%,诊股)、方邦股份(107.03 -1.64%,诊股)、华峰测控(296.39 -3.14%,诊股)、乐鑫科技(185.41 -0.82%,诊股)、优刻得(62.44 -0.64%,诊股)、华润微(54.76 -2.79%,诊股)、普门科技(31.88 -1.36%,诊股)、微芯生物(62.20 +0.23%,诊股)、奥特维(73.98 -0.03%,诊股)和睿创微纳(94.12 +2.95%,诊股)这10家科创板公司披露中报。其中,睿创微纳于7月20日率先披露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20年1-6月实现营收6.93亿元,归母净利润3.08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86%、376.70%和502.17%。

以今年中报归母净利同比增长排名来看,东方生物、之江生物、睿创微纳、华润微、华峰测控这5家公司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幅均超过了100%。此外,微芯生物、成大生物、奥特维、普门科技归母净利同比增速超过了30%。而乐鑫科技、优刻得归母净利同比增速则分别为-45.42%和-1081.41%。

根据进一步统计,除了已经发布中报的公司外,还有65家科创板公司发布了中报预告。具体来看,预增、续盈的分别为6家,略增的为12家,业绩预喜公司占比为36.92%。此外,新光光电(48.49 +2.21%,诊股)、安博通(90.88 -1.49%,诊股)、三生国健(43.16 -1.01%,诊股)、孚能科技(26.94 -1.32%,诊股)出现首亏;安恒信息(280.66 -2.29%,诊股)、山石网科(42.54 -1.25%,诊股)、埃夫特(20.40 +0.05%,诊股)、百奥泰(56.00 +2.77%,诊股)等13家公司出现续亏;天准科技(29.34 -0.91%,诊股)、容百科技(30.01 -1.15%,诊股)、光峰科技(24.70 +0.61%,诊股)、天宜上佳(21.16 -1.49%,诊股)、嘉元科技(56.00 -0.87%,诊股)、皖仪科技(28.20 -1.54%,诊股)中报预减。

尽管目前科创板披露中报公司的体量较小,但从已披露公司来看,公司二季度业绩出现显著改善。根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上述9家公司中有5家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速出现负增长,而今年第二季度5家公司中已有4家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速出现正增长,且环比增速均超过了100%。

科创板公司业绩分化

疫情影响带来的业绩分化依旧明显。比如,主营业务为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与MEMS传感器开发的睿创微纳,上半年业绩增量受疫情拉动明显。今年上半年,作为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的睿创微纳,其体温筛查的测温产品销售获得大幅增长,较上年同期同类产品增长545倍。此外,截至目前,科创板中报预告业绩增速最大的东方生物亦受益于疫情拉动。根据东方生物公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28亿元,同比增388%,主要系报告期内新增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销售收入;实现归母净利5.24亿元,同比增1477.45%。

实际上,在业绩预告公司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公司均提到了疫情影响。目前来看,孚能科技是中报业绩降幅最大的公司,预计净利润亏损17752.94万元-17915.31万元,下降428.68%-431.69%。孚能科技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整体技术方案的提供商,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大幅下滑,公司及主要客户生产经营均受到影响,预计上半年营收同比减少71.16%-72.75%。

此外,一些受疫情严重影响的行业业绩表现则不佳。光峰科技主营投影设备的生产销售,由于影院复工计划一再推迟,直接影响公司影院光源经营性租赁业务收入及影院光源海外销售。而在影院租赁业务停摆情况下,公司仍需持续承担相关折旧费用和财务费用,光峰科技预计净利润下降约74.53%-83.02%。

“二季度以来随着国内疫情受控,复工复产的加速,经济显著复苏,科创板公司业绩改善较为明显。而且不少科创板公司为行业龙头公司,因此业绩恢复速度更快。随着未来业绩披露的明朗化,行情的支撑将阶段性的向业绩倾斜,下半年行业龙头或继续占据优势。”中邮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程毅敏说。

细数科创板中报业绩

东方生物(688298)

突发的新冠疫情为诊断行业带来的机遇,东方生物上市后的首份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28亿元,同比增长388.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4亿元,同比增长近15倍;基本每股收益4.37元。

目前,东方生物的主营业务是体外诊断。记者梳理中报可以发现,报告期内,公司新开发的三款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为公司上半年带来了巨额收益。未来,公司重点发展分子诊断、生物原料、诊断仪器和液态生物芯片等产品,有望成为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龙头。

公司中报称,在液态生物芯片技术平台建设上,公司依托荧光纳米晶体制备技术、荧光功能微球制备技术、荧光微球编码技术及液态生物芯片检测仪系统技术等核心技术,已基本完成液态生物芯片检测仪的开发工作。液态生物芯片技术较化学发光法具有检测标本用量少、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具有替代目前主流的化学发光法体外诊断技术的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7月23日,东方生物取得了新冠抗原试剂CE认证,将助力其新冠试剂出口。抗原试剂优势明显,与核酸试剂相比,操作简便,15分钟就可出结果;与抗体试剂相比,没有窗口期,能区分是新感染新冠病毒和曾经感染新冠病毒,对防控的意义重大。东方生物是全球第三家取得新冠抗原试剂领证的企业,有先发优势。

睿创微纳(688002)

红外芯片龙头睿创微纳7月19日晚间披露了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20年1-6月实现营收6.93亿元、归母净利润3.08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86%、376.70%和502.17%。其中,公司生产的用于体温筛查的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和红外芯片模组等产品获得大幅增长,较去年同比暴增545倍。

睿创微纳成立于2009年,其股权结构比较分散,实际控制人为马宏,持股比例为17.77%。其主营业务,是从事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与MEMS传感器开发的集成电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非制冷红外热成像MEMS芯片,红外成像探测器等整套设备等,广泛应用于各种军用、民用场景。

2017年到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6亿元、3.84亿元、6.85亿元,净利润为0.64亿元、1.33亿元、2.1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0.07亿元、0.36亿元、1.59亿元,综合毛利率为66.61%、60.07%、50.42%。其营收、利润增速,秒杀国内外龙头:菲利尔系统(三年复合增速2%)、高德红外(39.50 -1.91%,诊股)(三年复合增速10.2%)。

2020年之前增速这么快,主要是实现了技术突破,并打入了大客户海康威视(40.01 +5.40%,诊股)的供应链,连续三年,海康威视都是公司第一大客户。而2020年的暴涨主要是受疫情影响,用于体温筛查的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和红外芯片模组等产品获得大幅增长。

华润微(688396)

7月28日晚间,科创板功率半导体IDM龙头华润微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作为科创板首家红筹架构、首家引入“绿鞋机制”的企业,华润微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半导体业内的关注。

今年上半年,华润微在疫情影响下仍实现营收净利逆势增长,毛利率、净利率等指标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63亿元,同比增长16.03%;实现归母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145.2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幅增长466.46%。“今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最受挑战,将直接影响到公司全年的业绩表现,第四季度则相对乐观。同时,应用于家用电器变频需求的智能功率模块是今年公司产品的一大亮点。”华润微常务副董事长陈南翔表示。

华润微是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半导体企业,是A股市场内稀缺的功率半导体IDM企业,与之对标的主板企业是士兰微(18.50 +0.00%,诊股)。

纵观华润微上半年业绩整体表现,订单饱满释放营收净利双增长。营收增长的主要来源系功率器件事业群和代工事业群营业收入增加。同时,疫情突发对于额温枪、耳温枪的巨大需求亦对华润微的业绩有积极贡献。上半年,公司的集成电路业务销售同比增长13.35%,其中计量MCU、ASIC等用于测温产品销售同比增长近6倍。

华峰测控(688200)

国内半导体测试机龙头企业华峰测控,业绩延续强势走势,在今年上半年继续取得突破。8月4日,华峰测控披露2020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归母净利润8940.3万元,同比增长135.4%。

作为A股封测行业龙头企业,华峰测控一直都保持着亮眼的成绩。2016—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2亿元、1.49亿元、2.19亿元,2.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20万元、5281万元、9072万元、1.02亿元。华峰测控成立于1993年,专注于半导体自动化测试系统领域,其测试设备可以应用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全产业链,目前已是国内最大的半导体测试系统本土供应商。

2020年上半年,华峰测控营运效率持续提升,毛利率为81.33%,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净利率达到48.57%,同比提高11.4个百分点。此外,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0%,较去年下降7.9%,费用管控效果显著,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上升172.5%至5253.6万元。

为保持核心技术领先,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并在个别细分市场取得国际领先,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6—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627万元、1789万元、2439万元、3266万元,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1.6%至2103.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43%。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不作资本化处理。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93名员工从事研发工作,占员工总人数的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