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股份(601777)发布公告,披露公司累计涉及诉讼事项的补充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涉及诉讼已达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392起案件中,已判决案件221起,力帆全部为被告,共需赔偿对方18.36亿元。未开庭案件82起,涉及总金额5.8亿元。此外,近12个月内未披露诉讼达到2.68亿元。还有181起诉讼,由于单个案件金额较小不予披露,总金额达到1.64 亿元。
近30亿元的债务力帆基本无力偿还。据力帆股份《关于对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体及其发行的相关债券跟踪评级结果的公告》显示,对力帆的经营状及其相关行业进行评估与分析后将其信用度等级划分为C。据悉,信用等级为C意味着企业无信用,无法偿还债务。
有意思的是,接连发布坏消息的力帆股份,6月19日股票尾盘迅速涨停,报收于5.5元,成交6.08亿元,最新总市值72.257亿元。分析称,涨停原因是当日有市场消息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拟入主力帆股份。
不过,吉利控股集团新闻发言人杨学良随后果断否认传言,称“没有此事”。而力帆股份有关负责人回应澎湃新闻称,已看到此消息,正在核实消息来源。
力帆和吉利一样,都是以摩托车事业开始起家,在享受市场红利后又进军汽车市场。只是,同为自主品牌,两者都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
吉利经过多年耕耘,已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头部车企;而力帆则在被淘汰的悬崖边,摇摇欲坠。
据悉,力帆股份已经连续四年亏损。公司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82亿元,同比下降-1950.83%,扣除非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43.95亿元,同比下降-104.45%。2020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亿元,同比下降-103.0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利润为-1.86亿元,同比下降-105.31%。
从销量数据来看,2020年前五个月,公司生产传统乘用车1160辆,同比下降92.90%;生产新能源汽车460辆,同比下降47.73%。
外界分析,与吉利凭借技术进步完成品牌升级不同,力帆失败的原因在于始终没有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而是以不断翻版其他车型而闻名。
2016年的骗补风波,2018年的纯电动汽车650EV自燃事件,以及2019年与盼达租车的债务诉讼,都让力帆的销量乃至整个品牌遭受多重致命打击。
而2020年的疫情无疑加速了整个行业洗牌的过程,债台高筑、无力偿还的力帆似乎只剩下出售一条道路可走。